《费德勒:最后的12天》:多元宇宙的蜘蛛侠集结
来源:baidu.com人气:1273更新:2024-10-10 19:45:18
内容只和导演本人有关且本人也入镜,换成名导(譬如金基德《费德勒:最后的12天》),一定是极度自恋的产物,但对于中国新手导演,不拍自己身边琐事又能拍什么呢,因为想用摄像机记录真实社会,是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的呀。所以关起门来拍自家人也是不得已为之,好在导演有一个歌唱家家族。本片好处在于,开头在启动了“私录影”后,融入片中社会关系的主视角镜头逐渐隐去自身,随着姐死那段对天命的引入,镜头成为无喜无悲的“冷眼”,飘荡于这个蒙上一层冰霜、生命力又使它解冻再次发芽的家里,看到后面甚至觉得这是一部有第四面墙的电影。素材零碎的基础下做到的最大程度的行文流畅,人为“组稿”永远比不上老天“写诗”,因此拍摄技法在这个“横死”和“缓生”主题下也不那么重要了,纪录片有时抓住现实就是极好。自家人拍完,“最容易的”用完了,期待导演第二部罕见的影像,镜头基本上只专注于框住单独个体的运动轨迹,褒曼作为主角不仅占据画面的绝对中心,其他的不同空间里的角色与自然场景的空镜头甚至成了各种状语定语和形容词修饰的累积,从如此种种细腻的运动中看,二人确是天作之合
意识形态冲突其实被罗西里尼归为战争偶然激发的(而非遗留)问题。该片的短镜头段落仍带着新闻影片的质感,使得导演的基本立场(即使在以单体作为绝对主角的条件下)是偏向民粹宗教或是美利坚,几乎全取决于观众的个人经验(我才不会说看那些血淋淋的巨型海鱼看到饿了呢)。然而这种情况终结在另一罕见之处,影片选择在对神袛的无助呼嚎中结束,这样选择打破了罗西里尼一贯相信天主教面对现代社会自我调和能力——至少是努力调解过后的力不从心(一如该片中的神父)。此景此情,与其说这是皈依,不如说是在胁迫下的精神自杀费德勒纪录片由奥斯卡获奖导演阿西夫·卡帕迪亚和导演乔·萨比亚执导,是一部亲密的纪录片,记录了罗杰·费德勒辉煌职业生涯的最后 12 天。这部电影原本是一部从未打算公开观看的家庭录像,捕捉到了费德勒最脆弱、最坦诚的一面,他告别了过去二十年塑造了他生活的比赛和球迷。《费德勒:最后十二天》采访了传奇对手和亲密朋友拉斐尔·纳达尔、诺瓦克·德约基维奇和安迪·穆雷,为观众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让他们了解这些无与伦比的明星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