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解增和千家诗注》手抄彩绘本
皇太子的讲读在东宫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一般视年龄及知识水平而定,比较有系统性。有的皇太子在幼年即册封,故其教育有小学与大学之分。皇太子所用教科书主要是《四书》、经史等,讲读官亦由翰林之士充任。诸王读书在书堂进行。明初,明太祖在加强皇权的同时,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实行分封藩王的制度,这一制度被以后各朝沿袭下来。按照这一制度,诸王长大后要就藩各地,担当守卫明朝江山的大任,所以对诸王的教育也极为重视。诸王读书仪从明初开始建立,至天顺二年(1458年)定为常规,万历六年(1578年)又加详定,亦分春秋进讲。
翰林院作为国家储才重地,也纳入了国家的教育体系。凡能入翰林院者,可以说是进士中的佼佼者。一般情况下,每次会试进士通过殿试后,一甲三名分别被授予翰林修撰、编修,二、三甲进士可再参加翰林院的考试,称“馆选”,若考选的就称为庶吉士。洪武十八年(1385年)乙丑科,明太祖命考取的进士到各衙门(如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实习政务,称观政进士。凡是分派到翰林院、承敕监(掌诏诰起草之事)等衙门观政的进士,就称为庶吉士。永乐二年(1404年)以后,庶吉士便专属翰林院。翰林庶吉士的学习条件方便,文渊阁为国家最大的藏书机构,供教学之用。庶吉士跟从学士学习,可以根据各人的兴趣和专业特长自学自修。庶吉士的教学内容,首要者为道德政学,其次是诗文记诵。正统以降,翰林院学风有所变化,由于程朱理学日趋式微,所谓道德政学又非统治者所提倡,学无所用,所以翰林院教育日渐空疏无用,与实政实学少有联系。庶吉士教育三年为期,期满为“散馆”,也要举行考试,并根据成绩优劣量才授官。考试优等者,授翰林编修、检讨等官,称留馆,次者授给事中、监察御史、府佐及州、县正官。不过无论是留馆还是出任地方官,这些人因有翰林院的资历,所以日后都有成为高级官员的希望。
日本最新聊斋艳谭《印度电影拉贾国语》由 电影拉贾国语 执导。汤姆影视为广大网友收集了2022年由 熊见平 等领衔主演的印度电影拉贾国语在线观看,汤姆影视还支持手机看免费高清版印度电影拉贾国语,非常方便,希望大家喜欢。
Copyright © 2023